行业动态
中芯内部有哪些派系?
2000年,台积电并购张汝京一手开办的世泰半导体后,张汝京带了百位以上的台湾员工,到上海开办中芯国际,引起两岸惊动。其时台湾科技业掀起「移民上海」风潮,一位记者询问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关于中芯国际未来营运的看法,以及是否会威胁台积电晶圆代工龙头职位?其时,张忠谋回覆,「我认为中芯不但不会威胁到台积电,我预期它的营运也会很辛苦。景气好的时候,也许赚一点小钱,或是基础不赚钱;但不景气来临时,就会赔大钱。
精于快速建厂 照抄台积电踢铁板
如今,17年已往了,张忠谋的预言可以说完全料中。中芯如今虽位居全球第四大专业晶圆代工厂(次于台积电、格罗方德与联电),也饰演中国半导体製造的焦点角色;但中芯的营运生长轨迹,确实是大部分时间赔钱,只有几年有少许赢利,且因大股东各有盘算,导致内部派系背面、经理人快速更迭,不但与一线大厂台积电、三星及英特尔差别愈拉愈远,展望未来3至5年,恐怕要很努力,才华从二线厂中突围。
中芯被视为大陆半导体的样板企业,若要为它17年的生长做总结,简单说,领导人花样与经验缺乏、股东各吹各的号、派系背面团队更迭,加上国家政策强力支持,却反而导致营运杂乱无法聚焦等,都是中芯营运不如预期的要害原因。
首先,中芯开办人张汝京是建厂妙手,但并非经营妙手,这在公司建立之初就众所周知。张汝京屡屡用最快速度建厂,但晶圆代工成败要害在于生产良率与技术研发,这些要靠基本功,完全急不来;张汝京先前在德州仪器(TI)没有扎实的工业基础,在景气大好时建立世大,一路打顺风牌,无法证明是否有担负营运大任的实力,最后中芯只能採取最简单的作法,就是挖角与模仿台积电,让中芯种下败因。
全盘照抄台积电,也成为日后中芯专利诉讼大北的主因。05年,台积电开始控告中芯侵权,经多年诉讼,09年底台积电获胜,取得中芯二亿美元现金赔偿与中芯10%股权,时任中芯执行长的张汝京因此被逼下台。张汝京时代结束,引发日后中芯股东与团队不绝更迭,甚至形成派系倾轧的种种骚动。
晶圆代工是高门槛行业,资本支出与技术研发须不绝烧钱,中芯建立前几年,虽然快速建厂,并迅速在美国与香港挂牌上市,但连年亏损,很快面临资金缺乏的考验。
06年,飞思卡尔(Freescale)被私募基金收购,一时间半导体企业成为国际私募基金锁定的目标。其时也有私募大咖找到张汝京,不过背负振兴民族工业大旗的中芯,虽然不可能轻易卖给这群私募秃鹰;于是张汝京向政府求援,其时中国政府指派了大唐、华润及中国电子信息工业集团三家国企,最后由大唐以1.7亿美元取得中芯16.6%股份,取代上海实业成为中芯最大股东。
派系倾轧骚动 经营团队不绝更迭
10年,大唐股权一度增至19%以上,其馀股东划分为中投、上海实业和台积电,占股划分为11.6%、8.2%和6.5%。对中芯国际来说,大唐、中投和上海实业三大股东,都是实力雄厚的国有公司,也为日后中芯的动盪埋下伏笔。
大股东间的衝突,最明显的就是各拥支持团队。一直以来,中芯内部就有「台湾系、海归系、本土系」三大派系,相互明争冷战已是业界果真的祕密。张汝京下台后,接手中芯执行长的王宁国,是台湾留美高材生,算是「台湾的海归派」,曾任美商应用质料执行副总裁,在业界台甫鼎鼎;但任职中芯却以不愉快的下台收场,除了绩效普通外,内部派系斗争也是要害因素。
今年5月,担当中芯执行长六年的邱慈云下台,换上大陆本土身世、但在外洋事情多年的赵水师。邱慈云曾任台积电处长,赴大陆事情十多年,他下台被视为大陆全力推动半导体再起大业时,重任将回到本土系手上。
不过,让中芯受伤最重的,是厂区疏散、营运杂乱又无法聚焦的焦点问题。
中芯生长之初,各省都想生长半导体,却缺乏经营人才,因此都希望自己出钱在自己土地上盖厂,但找中芯来卖力营运治理。
这种模式允许中芯不必出钱就有产能,让张汝京很心动,于是迅速从上海扩张至全国,包括北京、天津、四川成都、湖北武汉、广东深圳等地都有生产线,其中不少是地方政府不绝邀请、游说下才确定的。
由于各省条件差别,公公婆婆一大堆,难以形成中芯的工业聚落,主管疏散各地也让营运变得複杂。并且,中芯接手的厂房除了晶圆代工外,还扩及到封测及彩色滤光片等领域,营运无法聚焦,成为中芯的极重担负。
营运无法聚焦 工业聚落难形成
一位熟悉中芯运作的台商体现,与各地方政府相助,虽让中芯减轻财务压力又获得产能,但也让张汝京陷入两难。例如北京投资了十二吋厂,但上海是中芯大本营,若不投资,上海就不兴奋,但投下去压力就太大。「作为一家企业执行长(CEO),无法以理性决策做判断,还要奔波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平衡,是中芯一大北因。」
如今,中国半导体业已进入另一个大投资时期,中芯依然是大陆全力帮助的晶圆代工重点企业,甚至紫光集团赵伟国都以大手笔增持中芯,去年底持股已达9.11%;接下来中芯回到本土派手裡,未来能否有转机泛起?值得连续关注。